發展歷程
1992年,是工廠的最低谷時期,嚴重資不抵債。九三管局對工廠進行“一廠一策”工業調查。
1993年,工廠第一次實施了體制、工資制度和勞動人事制度的“三項制度”改革。當年各項生產經濟技術指標均創歷史最好水平。
1995年,工廠加工量首次超過設計的6萬噸關口,工廠生產的“久友”牌一級大豆油被評為全國公認名牌產品。
1997年,由11個農場出資入股,九三油脂化工廠改制為黑龍江九三油脂有限責任公司。同年,工廠實施了第一次擴產技改。
1997年,工廠的工業總產值、工業增加值、銷售收入、稅金、利潤翻番,創造了農墾總局油脂行業歷史上的最好水平。
1998年,工廠進入期貨市場進行大豆套期保值業務,取得了400多萬元的效益。經國家經貿委批準,正式獲得進出口經營權。
1999年,公司提出“先上規模,后上精深,以規模降成本搶市場,以精深加工提檔次增效益”的發展思路,進行第二次擴產技改,加工能力由原來的6萬噸提高到40萬噸。
2000年,公司利潤首次突破千萬元,同年12月18日,在哈爾濱注冊成立公司。自此,企業開始了低成本擴張之路,進入“走出墾區,走進省城,走向沿海,融入世界”的快速 發展時期。
2001年9月29日,企業大豆精深產品加工基地惠康公司在哈爾濱舉行奠基儀式。
2002年,企業分別在寶泉嶺和北安實施了“糖改油”項目,這也是國內乃至國際上目前唯一的糖廠改建油廠的工程,并且實現了當年建設,當年投產。
2003年12月6日,收購重組了哈爾濱艾森油脂有限公司。
2004年至2007年,公司根據戰略需要,分別在大連、天津、廣西建成三個年加工150萬噸的工廠。
2005年7月20日,公司總部進駐位于哈爾濱市長江路386號的企業所屬產權大廈。
2007年6月4日,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,正式更名為“九三糧油工業集團有限公司”(簡稱“九三集團”)。
2006至2011年,企業積極探索“走出去”戰略,先后成立了四個境外公司。
2010年,建設“哈爾濱北大荒豆制品有限公司。
2010年和2013年,分別收購鐵嶺和長春兩個公司,并擴建。
2008至2013年,在以加工為載體,貿易為平臺,資本運營做保障,發揮四個優勢,實現六個結合戰略指導下,銷售收入由100億元增長到400億元。
習近平、李克強、張德江、李源潮、汪洋、溫家寶、賈慶林、李長春等先后到九三集團視察或聽取九三集團的工作匯報。
2013年5月5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到集團調研時說“九三要做共和國的脊梁,做共和國的良心企業”。
2013年9月10日,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、農工黨中央主席陳竺在集團調研時,對集團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給予高度評價。
2013年11月23日和30日,黑龍江省省長陸昊分別到九三公司和惠康公司調研,并在全省多個會上稱贊“九三是龍江最好的企業,生產出最好的產品,培養了最好的企業家”。